疫情防控专题报道

艰难方显勇毅,疫情防控中的工大力量

责任编辑:宣传部作者:党委宣传部发布时间:2022-04-03点击次数:

(记者 李彦)省内全域高校进行“铁桶式”封闭管理,是基于当前疫情态势作出的一个重要决断,也是因时因势的必然。对于省内所有高校师生来说,这是当前至关重要、必须打赢的一场硬仗。从3月中旬开始进入封闭管理状态后,我校严守校园安全,各项工作有条不紊。

从容应对的背后,是学校迅速启动的各项应急预案。目前,我校实行“住校+线上”工作制度,保证学校教育教学有序运行的同时,尽量减少人员流动。原定教职工AB岗轮换封闭住校工作,但是根据省里最新的疫情防控政策,为确保校园安全,取消原定的AB岗轮换工作安排,也许封闭管理结束前第一批封闭住校人员要一直坚守在岗位上,这对校内各个岗位上的教职员工,都是一场严峻的考验。这场大考,考验的不仅是能力和本领,更是意志和精神。艰难方显勇毅,关键时刻,辽宁工大人展现了强大的精神力量。

关键时刻“缺位”的家长

住校的干部教师里,有好几位是孩子正处在学习关键期的家长,中考和高考都已经开始倒计时,党委组织部部长付海波、学生处处长张慧春、公安处处长李健、后勤集团总经理刘井波、国际会议中心总经理王利军、矿业学院党委副书记聂仁东、总务处副处长徐艳彬……他们这时候却在家庭中集体“缺位”了。

后勤集团总经理刘井波,家里的孩子正面临中考,他爱人在铁路工作,也奋战在抗疫一线,每天早出晚归,周末无休。一个初三的孩子,停课在家,在密不透气的网课之余还要努力照顾好自己的生活,不让父母担忧。

矿业学院党委副书记聂仁东,被学院师生戏称为“溜达鸡”。校园封闭管理以来,为了严格落实“铁桶式”封闭管理的校园防疫政策,他经常带领学院学生党员志愿者在校园巡视。每天的忙碌,让他忽略了自己父亲的身份,家中大女儿马上面临中考,小儿子还是学龄前,都迫切需要父亲的支持和陪伴。

总务处副处长徐艳彬,自封闭管理以来就驻守在玉龙校园。与全体总务人一起,为学校这“一大家子人”的吃喝拉撒操心。在儿子为中考冲刺努力的时候,他在办公室7??24小时值守。他平时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,现在却只能通过网络视频为儿子打气加油。

还有党委组织部部长付海波、学生处处长张慧春、公安处处长李健、国际会议中心总经理王利军,都是高考考生的家长。关键时刻,他们放弃对孩子的陪伴,毫不犹豫地冲上疫情防控前线,职责所在,使命必达。

作为父母,他们满怀对孩子的愧疚,但是为了学校整体疫情防控工作,为了全体在校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,他们舍小家顾大家。采访中谈及于此,他们都显得那么的“不配合”,刚开启话头就迫不及待转移,“越到关键时刻,我们越要顶上,比我辛苦的人太多,这些不算什么。”话语朴实无华,他们用行动诠释了辽宁工大人的奉献与担当。

守卫校园的“老兵”

校园封闭管理后,在校师生生活方面的需求激增,所有总务后勤人的生活一下子拧紧了发条。为保障大家的校园生活尽量不受封闭影响,有限的工作人员在最大限度地贡献自己的力量:校园生活质量不能下降,饭要供好、热水要有、要能洗澡,室内外垃圾要及时清运,东西坏了要及时修,用电更是大事,要上网课,有故障必须马上排除;疫情防控千万不能松懈,寝室教室室内外要消毒,校园栅栏要围网加固,送青菜和洗浴热水的这些每天出入校园的人员和车辆要严格管理,核酸要测要统计上报……大事小事一件接着一件,经常是从早上一睁眼就忙到了熄灯。

高强度的工作,让每个人身体上和精神上都承受着极大的压力,延长的住校时间,更是往紧绷的神经上又加了分量。可就是这样,一些守卫校园安全的“老兵”仍坚守阵地,一步也没有后退。1965年生人的动力与维修中心主任杨柏志,2021年春节前夕刚刚做了肾部肿瘤手术,摘除了一个肾,身体大受影响,仍然住校坚持工作。中华路校园食堂主任郭海龙,进校后因为睡眠条件不好腰脱犯了,每天强忍疼痛也要完成日常的督导检查;玉龙校园食堂主任陈雷,平时就有高血压的老毛病,兜里揣着降压药驻守在校园;还有,中华路校园供电中心主任刘伶毅、宿教中心主任付君,他们都是还有一年就面临退休,但一直兢兢业业,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。身体不好、高龄的父母需要照顾,各家有各家的难,可在学校需要的时候,他们没有说一个“不”字,号令一下全都义无反顾冲上一线,并且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,夯实了校园保障基础。坚韧顽强的“老兵”,展现了校园疫情防控中的“硬核力量”。

战斗力“满格”的青年教师

疫情形势严峻,校园生活进入了封闭状态。校园出不去了,外卖不能点了,快递不能收了,影响的不仅是生活,还有伴随而来的情绪变化和心理压力。因为学生需要,许多只比学生大几岁的年轻教师们似乎“一夜长大”,他们走进学生中间,沉稳而坚韧,是“战斗员”,又是“引航员”、“疏导员”、“勤务员”、“通讯员”和“监督员”,每天走访宿舍,向学生耐心讲解学校疫情防控政策,密切关注学生健康状况,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况,与大家敞开心扉谈心谈话,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鼓励和关怀。

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工作部主任肖鹏,积极组织带领环境学院的学生开展“疫情学习不躺平,寝室学习大比拼”活动,大一网课监督小组、大二英语帮扶小组、大三考研学习小组、大四毕业设计小组;课后每天组织同学们进行一小时的体育锻炼,观看一场红色电影。日程每天都排得满满的,步履不停。

肖鹏的父亲是我校心理发展与健康管理中心主任肖文学。上阵父子兵,当接到住校通知的时候,父子俩一起报了名。虽然同在一个校园,但是每天各忙各的,住校以来,爷俩连续交流时间居然没有超过30分钟的时候,即便是短短的交流,最后发现谈到的内容多是疫情、学生、疫情、学生。肖鹏说,“作为老共产党员、老辅导员的父亲曾经跟我说,我带的看似仅仅是400多名学生,但这400多名学生背后,却是400多个家庭,我们担起的是他们家人沉甸甸的期望。我一定要对得起这份责任!”

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范强和学院辅导员张光磊,每天深入学生宿舍,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学习生活困难和心理动态,第一时间传达学校的疫情防控要求和对学生的关怀,第一时间让家长了解学校防疫工作动态和学生状态,坚守在防疫一线。范强还依托测绘学科优势,发扬测绘人“传帮带”的优良传统,带领雨露志愿者服务队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开展无人机校园巡查活动,辅助学校构建“人防+技防”“空中+地面”立体式防疫安全网,助力打赢校园“铁桶式”防疫阻击战。

机械工程学院辅导员姜大为,是一朵95后“小花”。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地工作,近年来一直是她陪伴在80多岁的爷爷奶奶身边,照顾他们生活。封校前,考虑她的实际情况,学院没安排她住校。但她思虑再三,觉得自己应该“战”出来,她先是拜托姑姑暂时照顾爷爷奶奶,然后编织了一个善意的谎言:“爷爷奶奶,学校安排我去培训,过几天就回来了。”就这样,她这个刚参加工作一年多的小老师,站到了抗疫最前沿。封校以来,心理上的困惑、生活中的烦恼,学生们都愿意找“大为姐姐”说一说。

体育学院团委书记李叙瑶,刚结婚时间不长,还没有当母亲,但是她说,“学生们就像是我的孩子,面对困难,没有哪一个妈妈会让自己的孩子独自面对。”她和学院党委书记第一时间来到了学生们身边。每天物资发放、核酸检测、寝室走访、谈心谈话、心理疏导、数据报送、问题解答成为了她校园生活的全部。连续数日的不间断工作虽然紧张忙碌,但付出的辛苦换来了学生们的踏实学习、安心生活、积极防疫。

在校园中,正是这些与学生同吃住、同进退的青年教师无私奉献,真心呵护学生、真情陪伴学生、真诚帮助学生,织密了疫情防控的安全网。

这些人在封闭的校园里辛勤工作,在封闭的校园里还有很多这样辛勤工作的人。主动请缨、逆行入校的周尽谦、张裘同、赵越等教师志愿者,每天步数30000+的任伟民、宫大志、李成顺、李向东、包洪岩等总务后勤人,一天巡视校园10余次的韩冰、聂邵杰、刘少博、张春江等公安保卫人……校内商业网点和外包食堂各个档口负责人也一直在校工作,重庆小面档口的杨平平说,“我们深知在疫情下,保证供好餐是我们每个商户义不容辞的责任,虽然我们是小老百姓,但我们也会坚守自己的道德水准,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。请学校放心,只要学校需要,我们就会坚持!”

疫情之下,学校各项工作平稳如常,上级各项疫情防控决策部署畅通落实。辽宁工大人在关键时刻站得出,在责任面前担得起,在使命中扛得住。“朴实无华、坚韧顽强、无私奉献”,是烙刻在每一名辽宁工大人精神中的印记,在“太阳石精神的鼓舞下,我们一定会严而又严实而又实,坚决守住校园阵地,坚决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!


校园生活平稳有序

无人机辅助校园巡查,构建立体式防疫安全网

物资充足,井然有序